10亿+海关交易数据,1.2亿企业数据,2亿+企业联系人数据,1000千万真实采购商。覆盖200+个国家及地区,95%外贸重点拓展市场,可根据行业、经营范围等多方位挖掘目标客户。
免费试用国际货物贸易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的注意事项
1. 概括规定
在合同中不具体规定哪些事件属于不可抗力事件,而是笼统地规定:" 由于公认的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卖方不能交货或延期交货,卖方不负责任";或"由于不可抗力事件使合同不能履行,发生事件的一方可据此免除责任"。这类规定办法过于笼统,含义模糊,解释伸缩性大,容易引起争议,合同中不宜采用。
2. 具体规定
即在合同中详列不可抗力事件。这种一一列举的办法,虽然明确具体,但文字烦琐,且可能出现遗漏情况,因此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3. 综合规定
列明经常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如战争、洪水、地震、火灾等)的同时,再加上"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不可抗力事件"的文句。这种规定办法,既明确具体,又有一定的灵活性,是一种可取的办法。在我国进出口合同中,一般都采用这种规定办法。
不可抗力条款应对买卖双方都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因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以致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均可免除责任。过去我国某外贸公司从国外订购货物时,在进口合同中仅片面约定"如卖方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可免除责任"的条款,这样显失公平的条文是很不合理且应该避免。
为便于履行合同和妥善处理不可抗力相关问题, 合同中应当包含适当的内容, 如: 在出现不可抗力情况时怎么通知对方, 是否要出具证明文件, 是怎样处理已有申请或者已有补救尝试情况, 还有是怎样处理协商无效被申请人应承担的相应义务或者由此造成的侵权或者是相应补偿问题。
总之,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 约定一个适当考量买卖雙方利益并能有效较好地处理未来出现之难题的“非常”条文是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不可抗力条款(Force Majeure Clause),是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常见的条款,用来规定在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不受控制的特殊情况下,合同义务可以免除或延期履行的情形。
不可抗力事件包括哪些?典型的不可抗力事件包括战争、暴乱、恐怖行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泥石流等无法预见和控制的事件。但疾病大流行现在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还存在争议。
如何确定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要判断是否属于不可抗力,需要看事件是否满足以下条件:1. 不能预见;2. 无法控制和抵御;3. 直接影响履行合同义务。如果事件的发生和后果都无法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则可能属于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生效需要通知对方吗?如果一方面临不可抗力事件无法履行合同,则应及时以书面方式通知对方,声明生效不可抗力条款,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以免责任。不及时通知可能被视为弃权不可抗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