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

2024-01-01 14:01:26
By 猪超天

加工贸易指的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1.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

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买主的身份与国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两个合同体现为两笔交易,它们都是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货物买卖。进料加工贸易要注意所加工的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销路。否则,进口原料外汇很难平衡,从这一点看进料加工要承担价格风险和成品的销售风险。

2.来料加工:它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已收取加工费。

有的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此外,有时对方只提出式样、规格等要求,而由加工方使用当地的原、辅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常被称为“来样加工”。

3.装配业务:指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成品后交货。

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业务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但这两个过程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笔交易。原材料的提供者和产品的接受者是同一家企业,交易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而是委托加工关系,加工一方赚取的是劳务费,因而这类贸易属于劳务贸易范畴。它的好处是:加工一方可以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补充国内原料不足,充分发挥本国的生产潜力;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销能力和竞争能力。当然,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产品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附加价值,基本被对方占有。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比进料加工风险小,在中国开展得比较广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协作生产:它是指一方提供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而由另一方利用本国生产的其他配件组装成一件产品出口。

商标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既可用加工方的,也可用对方的。所供配件的价款可在货款中扣除。协作生产的产品一般规定由对方销售全部或一部分,也可规定由第三方销售。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常见问答(FQAS)


什么是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指企业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在本国进行机械加工或人工加工等生产加工后再出口,实现了国际生产因而进行的贸易活动。

加工贸易的优势在哪里?

加工贸易的优势主要有:1. 可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低成本生产要素。2. 为企业提供就业机会挖掘国内人力资源潜力。3. 利用国际市场销售网络增加出口额。4.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工贸易面临什么问题?

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 原材料和成本控制能力不足。2. 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3. 依赖外资企业过重。4. 环境保护和劳动法规执行有难度。5. 与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贸易纠纷频发。

如何提高加工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要提高加工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和技术含量。2. 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兴产业。3. 完善法律环境和金融支持。4. 强化人力资源培养。5. 与国外企业深度合作定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