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海关交易数据,1.2亿企业数据,2亿+企业联系人数据,1000千万真实采购商。覆盖200+个国家及地区,95%外贸重点拓展市场,可根据行业、经营范围等多方位挖掘目标客户。
免费试用
国际贸易中常用的FOB、CIF、CFR三种贸易术语都属于装运港交货,所以习惯上常把“交货”与“装运”等同。但要注意发生的例外情况。
1、确定交货时间的方法
①规定在某月内装运
②规定在某月月底前装运
③规定在某月某日前装运
④规定在某几个连续月内装运
⑤规定在收到信用证或货款后若干时间内装运
⑥规定在合同签约后立即装运(“即期装运”或“尽快装运”)
2、规定合同的交货时间应考虑的因素
①货源因素:即货源是否可满足交货时间。
②运输因素:货物是否能按期运到合同规定的装运地点按时装运。
③市场情况:有些货物的市场情况是随季节(或时间)变化的,应予注意。
④商品情况:商品的防潮防热等特点应考虑季节、航线地理等因素。
装运港:明确无误地规定“装运港”是制定合同的重要环节。
目的港:“目的港”通常由买方提出经买卖双方同意而确定。
应注意:
1、不能接受我国政府不允许进行贸易的国家或地区的港口为目的港。
2、对目的港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一般不要使用“欧洲主要港口”、“非洲主要港口”等笼统的字句。因为国际上对此并无统一的解释,而不同港口的装卸条件、运费和附加费,也可能有很大差别。
3、货物运往没有直达船或虽有直达船而航次很少的港口,合同中应规定“允许转船”的条款,以利装运。
4、目的港必须是船舶可以安全停泊的港口。
5、对内陆国家的贸易,一般应选择距离该国最近的、能够安排船舶的港口为目的港。除作联运承运人能够接受全程运输,一般不可接受以内陆城市为目的地的安排。
6、目的港港口名称重名问题。世界各国港口重名的很多。凡有重名的港口,应加注国名,在同一个国家有同名港的,则还须加注港口所在国的部位。
7、目的港为“选择港”的情况。有的进口商在磋商交易时,还未找到他们准备接货的目的港。因此,有时可考虑采用规定“选择港”的做法。但核算售价须按运费最高的港口为基础,选择港必须以同一航线的班轮寄航港为限,并应明确选择港附加费由买方负担或计入货价;“选择港”的数目一般不超过3个。采用选择港时,买方必须在轮船驶抵第一个“选择港”前,按船公司规定的时间,将最后确定的卸货目的港通知该港的船公司或其代理人,否则,船方有权在任何一个选择港卸货。
分批装运和转运,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益,因此能否分批和转运,往往是出口销售合同中交货条款的重要内容,而且需要在磋商交易时就明确,采用国际多式联合运输时,则必须允许转运。一般来说,允许分批和转运对卖方来说比较主动(明确规定分期数量者除外)。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除非信用证作相反规定,否则可准许分批装运和转运。但销售合同中如对分批和转运不作规定,按国外法律,则不等于可以分批装运和转运。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除非买方坚持,原则上均应争取在销售合同中订入“允许分批和转运”。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中的分批装运和转运条款通常与装运时间结合起来订立。
出口合同中的单证条款,一般只规定卖方提交单证的名称,有的还规定各种单证的份数,个别的还规定各类单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例如:
单证:卖方提交下列单证向银行议付:
1、全套清洁已装船提单;
2、发票三份;
3、中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品质检验证书和重设检验证书;
4、保险单。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海运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波折包括:港口堵塞造成滞运;船舶故障或意外事故造成延误;海上天气影响无法及时装卸;目的地港口劳务力量不足延误货物通关等。运营商需要提前评估这些可能性,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货运延误。
如何减少国际货物的运输时间?减少国际货物运输时间的方法包括:选择运输速度更快的船舶,如集装箱船;与多家货运公司合作,选择航线和交付最优的方案;提前安排好目的地港口的通关手续,减少通关等待时间;实施电子货运跟踪,及时了解货物当前状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延误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国际贸易货物的保险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国际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建议运营商为货物投保全程货运险。主要内容包括:海上 maritime 保险、陆运 cargo 保险、空运航空货物保险等。保险应涵盖货物在各种运输环节可能遭遇的损失,比如海上风暴、火灾、海盗劫持等意外。此外还可以额外购买货壳保险。如发生索赔,按保险条款规定报损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