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海关交易数据,1.2亿企业数据,2亿+企业联系人数据,1000千万真实采购商。覆盖200+个国家及地区,95%外贸重点拓展市场,可根据行业、经营范围等多方位挖掘目标客户。
免费试用
我国海关规定,进出境货物经过海关接受申报并审单、查验、征税、放行四个海关作业环节即完成通关。与之相适应,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当按程序办理相应的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等手续,货物才能进出境。
但是,有些货物,如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进口前应经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在海关事先备案,才能进口;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在进口前应向海关办理征免税审批手续,直属海关签发《征免税证明》,进口报关时,凭直属海关签发的《征免税证明》才可以受免税待遇等。这些必须在进口前办理的海关手续是海关监管前期阶段的内容。
对于加工贸易成品出口,货物放行也不是最后结关,海关放行后还应进行核销;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进口地海关放行后也不是结关,海关应继续进行监管至监管期满。所有这些在海关监管现场放行以后,海关监管的内容是海关监管后期阶段的工作。因此,海关监管体系分为前期管理阶段、现场管理阶段、后期管理阶段。
1、前期管理阶段
前期管理阶段是指根据海关对保税加工货物、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暂准进出口货物的监管规定,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境以前,向海关办理上述货物合同、许可等备案手续的过程。
需在前期管理阶段办理相应海关手续的货物种类有:
保税加工货物: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在货物进口前办理加工贸易合同的备案申请、加工贸易记手册的申领等手续;
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 进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在货物进口前,向海关办理企业减免税备案记、货物减免税申请、《减免税证明》的申领等手续;
暂准进出口货物: 暂准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应在货物进境前办理货物的备案、担保等海关手续。
其他进出口货物中的出料加工货物,在出口前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向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2、进出境现场管理阶段
进出境现场管理阶段的海关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出口货物。在此海关监管阶段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境时应向直属海关办理货物的电申报、向进出境地海关递交纸质报关单证、配合进出境地海关查验货物、缴纳税费(保税进出口货物、减免税进出口货物和暂时进出口货物除外)、提取或装运货物等海关手续。
3、后续管理阶段
根据海关规定,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暂准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应在货物进出境储存、加工、装配使用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海关办理上述货物的核销、销案、申请解除海关监管等海关手续。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报关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报关阶段和清关阶段。准备阶段是准备报关所需的相关资料;报关阶段是填写报关单据并提交报关申报;清关阶段是报关单据审核通过后,完成相关手续办理通关出库。
报关阶段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报关阶段主要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 进口通关凭证如单证副本; 2. 商品清单; 3. 商品计价单证; 4. 发票或结算单; 5. 产地证明等。确保资料齐全准确,以便报关工作全面进行。
清关阶段检查主要检查什么?清关阶段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1. 商品与报关单据是否符合; 2. 商品品名规格数量是否一致; 3. 商品计价是否已足额缴纳关税或者附带缴纳义务已履行; 4. 商品是否被禁止进口等。如通过检查,则允许入库或者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