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聊一下如果利用跨境信息不对等开启新的商业模式

2024-01-01 14:01:26
By 人心太狗

大家都知道,商业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价格差和信息差,我们每天做的除了搬运货物就是搬运信(知)息(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头脑风暴的案例,以下人名均为化名。??°é?????

案例一:小明是一家国有保健品公司原料出口公司,其保健品材料源于中国,但是随着人民币汇率越来越不好,其采购成本已经高于国际同类产品,比如非洲和南美,于是,跟我聊起了产业链转型的问题。

大体思路如下:与一家德国的保健品加工公司合作(原来也是他们的客户),接下来在德国就注册了一家原料加工工厂,并申请了当地的品牌,使用当地的产品开发人员配方,当然其中有些配料依然来自于他们自己有优势的产地(中国),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加工合成灌装后,卖回中国。由于产地具有非常好的信赖度,在国内电商平台一直热销。


案例二:小张是一名欧洲留学的归国创业人员,由于所学专业是时尚设计,所以想在这方面下手干一番事业。

大体思路如下:在法国巴黎成立一家公司并申请旗下多条线路的时尚类品牌,设计底板都自中国的团队获取国际各路品牌设计的元素拼凑,并聘请巴黎的老同学公司作为产品附加值的升华设计。当然,产品依然出自中国。这种法国品牌和设计的产品在其自有平台和Amazon上全球销售,由于公司和产品品牌均来自欧洲,售价高出国内同行业产品一大截。


案例三:老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传统家具生产厂商,但是产品一直处于代加工状态,很难有一个飞跃,他也跟我聊过想在单品上出现一个极品,能够代表他们公司的巅峰之作。

大体思路如下:收购英国的小家具作坊,打造匠人形象,找了专业的媒体团队线上线下包装后,生产具有真正欧洲风格的Oak家具,在高端品牌产品上可有匠人的签名和证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识别度和品牌价值。由于产品定价很高,所以销量不高,但正迎合了手工打造的噱头。成为高端定制的一款产品。


案例四:刘女士是一名传统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一直苦于进入欧洲之路,加上美国市场开始征收大量关税,她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

大体思路如下:在东欧小国,注册了一家同品牌的公司,由中国运输电视机的全部半成品配件到该国,产品安装和测试阶段也完全落户当地,这样她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欧洲制造,打开了当地的销路同时,也大大方方的运往美国享受即将到来的0关税优惠政策。


那么怎么才能在欧洲注册一家合适自己,并由中国法人100%控制的公司呢?因为很多试图尝试的商家都大呼困难。因为根据目前的欧洲办事流程,如果公司不是100%掌控与当地人手里的话,很难推进银行账户开设和工商注册服务。而在本地寻找一个合适的人有风险非常高,经常发生国内公司指定当地的负责人监守自盗,挪用公款的现象。这个确实存在一个事实,公司100%股权和法人都是当地人,逻辑上本身就是这个人完全拥有公司。出了问题真的是非常难以解决。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常见问答(FQAS)


我可以通过利用跨境信息不对等开展新的商业模式吗?

从法律层面看,利用他国用户信息不对等性开展商业模式容易产生法律风险,需要符合当地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并能保护用户隐私,则可开展探讨。但在开展前,一定要做充分Due Diligence并征求相关法律意见。

如何利用跨境信息不对等开启合法且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你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保护用户隐私,不收集和使用过多个人信息;二是提升用户体验,提供实际价值;三是与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做市场,避免单方面利用信息优势;四是遵循当地法律法规,不进行违法操作。同时与用户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互动,共同创造价值是可持续的模式。

如果商业模式受法律限制无法实现,我该如何调整策略?

如果原有商业模式因法律限制无法实现,你可以考虑以下调整:一是改变业务模式重心,例如从信息优势变为提供实质性服务;二是考察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法律环境更加开放,备选目标市场;三是与本地合作伙伴合作以规避法律风险, mutual benefit;四是选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有限度服务,以等待法规调整。同时,不断学习法律限制的具体依据,以助于后期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