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海关交易数据,1.2亿企业数据,2亿+企业联系人数据,1000千万真实采购商。覆盖200+个国家及地区,95%外贸重点拓展市场,可根据行业、经营范围等多方位挖掘目标客户。
免费试用国内电商行业的发展日趋激烈,卖家想要脱颖而出非常困难,许多卖家选择入驻跨境电商平台开店,亚马逊作为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吸引了许多卖家入驻。以下就和卖家们分享选品容易遇到的误区?
众所周知,亚马逊早期可以使用"容易"以及"宽松"用两个词来形容。供应小于需求,市场供应需求量大。那个时期的卖家只要上货就可以下单,有FBA直接爆单。如果有产品,就可以赚钱。没有备货压力和现金压力。这是一个躺着赚钱的时代,平台的政策比现在宽松得多。
当时对产品运营基本没有要求,运营也不需要规章制度。卖家可以随意打开广告下订单,每次广告的平均点击成本只有0.5美元-1美元左右。
现在亚马逊平台,这种模式已经消失了,所选产品的质量等相关问题往往最有可能导致亚马逊的失败。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卖家经常遇到十个误区:
1.惯性思维的选择逻辑缺乏终端市场需求和多维数据判断;
2.产品经理和产品开发人员思维有限,无法摆脱舒适区,导致产品试错成本增加;
3.盲目自信,缺乏"测款",大批量发货导致产品滞销;
4.忽视产品质量控制,造成真实差评,导致退货率增加,影响listing排名和品牌形象;
5.不重视品牌专利,侵权导致产品被迫下架,店铺被封;
6.海关或亚马逊检品认证,导致海关或亚马逊检查时无法提供证书;
7.充分考虑产品的安全隐患,避免亚马逊客户投诉;
8.运营商缺乏实体培训,导致产品实际与描述不一致,投诉较多;
9.不清楚亚马逊对产品频率审核或禁止销售的规则,盲目销售有限产品;
10.运营商不知道如何定期复制产品,不注意用户数据,盲目发货。
随着亚马逊卖家越来越多,平台政策越来越规范,广告成本也越来越高。 卖家想要在亚马逊上求得生存,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遵守好平台规定,还要站在买家的需求、产品的品质、差异、供应链、迭代的速度去打磨好产品,才能实现亚马逊跨境之路的长期发展。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产品描述中的一些细节描述可能与实物会有差异,但整体上描述的功能和主要规格应该是准确的。如果担心描述不准,可以看看同类产品的客户评价,了解更多真实使用体验。
选择价格高的品牌产品是否更保险?名品牌的产品价格通常较高,但不代表质量一定好。同类型产品,不同品牌间的质量差异可能不大。重要的是选择基本规格和功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价格不应是选择的唯一标准。
国内直邮比国外直邮更便宜吗?这取决于个别产品和当时的运费情况。整体来说,同样规格的产品,国内直邮价格可能略低些。但国外直邮也不一定更贵,需要结合每单产品的实际价格做选择。
评价越多产品质量越可靠吗?评价越多代表产品的流通量大,但不代表每个购买者都满意。需要结合评价内容,看好评和差评比例,了解常见问题。个别差评不代表产品质量一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