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以及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2024-01-01 14:01:26
By 多球善感

随着贸易市场的逐步开放,对外贸易中合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分子以口头协议,或者非法合法的形式从事着非法活动,谋取额外利益。以合同为欺诈手段,诱使他人上当受骗,已经成为买方(卖方)在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必须警惕起来,在交易前先依法订立买卖合同。

一、合同欺诈

广义的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欺诈的行为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司法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

(1)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

(2)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

二、合同欺诈和合同纠纷的区别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合同欺诈不同于合同纠纷,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行为人有没有骗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财产的目的,客观上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有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是唯一的标准。

区别一: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签订合同只是为了达到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这就是合同欺诈行为;如果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或主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履行能力,虽经过努力仍不见成效的,则按合同纠纷处理。

区别二:合同签订时和合同签订后行为人具有履行能力,但却虚构事实或制造借口,故意不履行合同,以达到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构成合同欺诈;如果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工作失误而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按合同纠纷处理。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和来自用户投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其观点和立场。本站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


常见问答(FQAS)


合同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或者提供误导性信息,从而诱导对方签订不利于自己的合同,这可能构成合同中的欺诈行为。

合同纠纷和合同欺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分歧,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合同欺诈是指在签订合同前一方通过误导手段诱导对方签订合同,其本质上涉及到违法行为。

如何区分合同纠纷和合同欺诈?

合同纠纷通常发生在合同签订后履行过程中,双方因意见分歧而产生争议;而合同欺诈是指在签订合同前一方已经存在欺骗行为,诱导对方在不真实的条件下签订合同。主要从事发时间点来区分。

合同欺诈一方能追究什么责任?

合同欺诈一方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依法能追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上可追究损害赔偿责任;刑事上,若构成诈骗,还可能面临公诉。被欺诈方有权要求撤销或修改合同,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金。